|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 / 作者:劉過 |
江淮冠蓋鬧如林,求一己知何處尋。
風月欲談嫌許事,山川不險似人心。
使君德量發天遠,舉子科名自陸沉。
秋氣未悲先淚下,黃花雖好不曾簪。
|
|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解釋: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淮地區的官員紛紛爭相炫耀權勢,猶如繁星點點。我尋求自己的知音何處可尋呢?風月之間,我想談論的事情卻被嫌棄。山川雖然不險峻,卻比不上人心的復雜。張使君以德量發,事業廣闊如天空。那些考中科舉的才子們,卻只沉迷于功名之中。秋天的氣息還未帶來悲傷,我的淚水已經先行流下。黃花雖美好,但我從未佩戴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江淮地區官場的繁雜和復雜。詩人感慨自己在權勢和名利面前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尋找到真正的知音。他對風月之間的閑談感到失望,因為人們只關注功利,對真正的情感和思考漠不關心。詩人贊美了張使君的德行和胸懷,但對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祿的士子們感到遺憾和無奈。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孤寂和內心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世俗功利的失望和思考。詩中的江淮冠蓋鬧如林,形象地描繪了官場權勢的繁雜和喧囂。詩人對自己的迷茫和尋求真正知音的苦惱表達了內心的無奈和困擾。作者通過對山川和人心的對比,暗示了雖然自然山水不險峻,但人心卻更加復雜。詩人對張使君的贊美,是對真正德行高尚的人的稱頌,對功名利祿的批判也是對士子們的警示。最后,詩人以秋氣未悲先淚下、黃花雖好不曾簪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寂和悲傷,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卻被現實所限制。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官場的復雜和人心的善惡,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思考和對真正價值的追求。詩句簡練而意味深長,情感真摯而內斂。通過對現實的揭示和對內心的反思,詩人展現了對理想和真實的追求,呈現出了一種在世俗紛擾中保持獨立思考和淡泊名利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