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四景) / 作者:劉過 |
半雨半晴模樣,乍寒乍熱天時。
榴花香逐濕風飛。
綠云翻翠浪,水急轉前溪。
誰識清涼意思,珊瑚枕冷先知。
秋光預若借些兒。
剩催金粟鬧,紗魄好揚輝。
|
|
臨江仙(四景)解釋: 《臨江仙(四景)》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雨半晴模樣,
乍寒乍熱天時。
榴花香逐濕風飛。
綠云翻翠浪,
水急轉前溪。
誰識清涼意思,
珊瑚枕冷先知。
秋光預若借些兒。
剩催金粟鬧,
紗魄好揚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江邊的景色和氣候變化,通過描寫天氣的變幻、花香的飄散以及水流的急轉等細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詩中融入了清涼、珊瑚、秋光等意象,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浪漫和意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江邊的景色和氣候變化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首句“半雨半晴模樣,乍寒乍熱天時”描繪了天氣的變幻,既有雨水的清涼,又有陽光的溫暖,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感覺。接著,詩中描繪了榴花的香氣隨著濕風飄散,綠云翻動如翠浪,水流急轉前溪,形象地描繪了江邊的景色和動態。這些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江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詩中提到了“誰識清涼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清涼之感的思考,清涼在這里可以理解為一種寧靜、凈化的心境。珊瑚枕冷先知的形象描寫了作者的寂寞和對未來的預知。最后兩句“秋光預若借些兒,剩催金粟鬧,紗魄好揚輝”,以秋光、金粟、紗魄等形象,給人以視覺和感覺上的愉悅,也暗含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繁華。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意象為基礎,通過描寫細膩而富有情感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富有詩意的美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