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葵 / 作者:白居易 |
昨臥不夕食,今起乃朝饑。
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紅粒香復軟,綠英滑且肥。
饑來止于飽,飽后復何思。
憶昔榮遇日,迨今窮退時。
今亦不凍餒,昔亦無馀資。
口既不減食,身又不減衣。
撫心私自問,何者是榮衰。
勿學常人意,其間分是非。
|
|
烹葵解釋:
《烹葵》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夜我輾轉難眠,現在起床已感到饑餓。
貧窮的廚子所能擁有的只有一些稻谷和秋葵,
紅色的米粒香軟可口,綠葉的秋葵滑潤且肥。
饑餓在得到滿足后,又會產生何種思考?
回憶往昔的榮耀與成功,如今卻是貧窮與退隱。
如今我雖然不會凍餓,但昔日的財富已不復存在。
我的口不會因為飲食而減少,身體也不會因為衣物而減瘦。
握著心問自己,何者才是真正的榮耀和衰敗?
不要隨波逐流,要在其中分辨是非。
詩意:
《烹葵》以貧窮的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作者白居易在貧困困境中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描寫炊煮秋葵的場景,反映了作者平淡的生活狀況。盡管面臨饑餓和貧困,作者仍然保持著對過去榮耀與成功的回憶,同時思考著貧窮與退隱對自己的影響。然而,作者也在反問自己,真正的榮耀與衰敗究竟是什么。最后,作者呼吁讀者不要盲目追隨常人的意見,而是要自己辨別是非,保持獨立的思考。
賞析:
《烹葵》通過簡潔的語言和質樸的描寫,展示了白居易對貧困和退隱生活的深刻思考。詩中的秋葵煮熟的形象,既體現了作者樸素的生活現狀,又寓意著作者對于現實境況的接受和滿足。詩人通過回憶過去的榮耀與成功,對比現在的貧困與退隱,表達了對人生起伏和命運變遷的思考。最后的呼吁則體現了詩人的獨立精神和批判思維,鼓勵讀者不要隨波逐流,而是要自己去分辨是非,保持獨立的判斷力。整首詩詞以簡單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立思考和對價值觀的反思,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