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黃魯直效進 / 作者:蘇軾 |
士作歲寒知松柏詩龍蟄雖高臥,雞鳴不廢時。
炎涼徒自變,茂悅兩相知。
已負棟梁質,肯為兒女姿。
那憂霜貿貿,未喜日遲遲。
難與夏蟲語,永無秋實悲。
誰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
|
次韻黃魯直效進解釋:
《次韻黃魯直效進》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士作歲寒知松柏,
詩龍蟄雖高臥,
雞鳴不廢時。
炎涼徒自變,
茂悅兩相知。
已負棟梁質,
肯為兒女姿。
那憂霜貿貿,
未喜日遲遲。
難與夏蟲語,
永無秋實悲。
誰知此植物,
亦解秉天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士人在歲寒時節能夠認識到松柏的堅強與龍蟄的高昂,雞鳴不因時節而停歇的堅持精神。無論是炎熱還是寒冷,自然界的榮枯變化與人們的喜怒哀樂相互關聯。士人已經承擔了重要的責任,但他們也愿意為后代子孫的美好前景承擔責任。盡管他們擔憂將要到來的冬天,但他們并不喜歡夏天的拖延,因為夏蟲無法預測秋天的收獲。然而,他們并不知道這種植物也能夠領悟到天命的秘密。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表達人生的哲理。蘇軾以松柏和龍蟄作為象征,揭示了士人在嚴寒時節所展現的堅韌品質。雞鳴不廢時的形象也強調了時間的珍貴與不可逆轉性。詩中的炎涼轉變、茂悅相知,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共生關系。
詩人通過已負棟梁質、肯為兒女姿的描述,表達了士人對家國和子孫的責任感。然而,他們仍然憂慮冬天的到來,因為他們無法預測未來的變化,就像夏蟲無法預測秋天的收獲一樣。詩中的“植物”一詞,可以理解為士人自身,暗示他們也能夠領悟到天命的奧秘。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士人的心理和人生態度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的珍視、責任感和對未來的憂慮。在表面的自然景觀之下,蘊含著對人生意義和命運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