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林堂詩 / 作者:蘇軾 |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
稚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賴,風花吹填渠。
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馀。
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
|
谷林堂詩解釋:
《谷林堂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
稚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賴,風花吹填渠。
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馀。
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中文譯文:
深谷下是那樣幽深秀麗,高林又是那樣茂密疏朗。
多么美麗啊,新建的谷林堂已經完成,正值這初秋的微風中。
我來到這里避雨,周圍的景物都給我帶來了歡樂。
嫩竹真是可愛動人,霜節已經將它們點綴得如同專車一般華麗。
老槐樹卻不幸被忽視,風花吹滿了它的枝干和溝渠。
山中的烏鴉爭相呼叫,溪邊的蟬卻獨自清脆虛無。
寄托思念之情給辛勞的生活之外,得到了句句幽夢的余韻。
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歲月的變遷又何必書寫。
詩意和賞析:
《谷林堂詩》以詠史抒懷的方式表達了蘇軾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深谷和高林的美麗景色,通過對新建的谷林堂和初秋微風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景和寧靜環境的贊美之情。
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稚竹、老槐樹、風花等元素的描繪,展示了歲月更替的景象。稚竹在霜節中顯得格外嬌美,而老槐樹則被風花所覆蓋,表現了時光的無情和物是人非的變遷。
詩詞中還出現了山鴉的呼叫和溪蟬的清脆聲,通過這些自然聲音的對比,展現了山野的喧囂和溪邊的寧靜。這種對比營造了一種靜謐與孤獨的氛圍,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時間的一種思考態度。寄托思念之情給勞累的生活之外,得到了句句幽夢的余韻,暗示了作者通過寫作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后一句"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和時間的看法,認為古今人們的體驗和感悟都是相通的,無需過度書寫和紀錄。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繪和隱喻,表達了歲月更迭、自然萬物的美麗與變化,以及對生活和時間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詞以清新自然的筆觸和流暢的語言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