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臺辭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東家西家爾盍來,聽說空圄如春臺。
決曹高臥印生綠,叢棘化為交遜木。
策勛此木那可遺,動地風搖枝不曲。
愿我無訟到來云,莫辭著力借寇君。
借得賢侯雖爾職,但恐朝廷要人調鼎實。
|
|
均臺辭二首解釋: 《均臺辭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家西家爾盍來,
聽說空圄如春臺。
決曹高臥印生綠,
叢棘化為交遜木。
策勛此木那可遺,
動地風搖枝不曲。
愿我無訟到來云,
莫辭著力借寇君。
借得賢侯雖爾職,
但恐朝廷要人調鼎實。
詩意:
這首詩詞以均臺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官場的思考和憂慮。詩中通過描繪均臺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對社會的希望和對自身處境的擔憂。作者希望通過借寇君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同時也擔心這樣的行動會引起朝廷的不滿,導致權力的重新調整。
賞析:
這首詩詞以均臺為象征,通過對均臺景象的描繪來表達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均臺象征著和平與公正,作者希望社會能像均臺一樣平衡和諧。詩中的“東家西家爾盍來,聽說空圄如春臺”描述了人們紛紛前來參觀均臺的景象,傳聞說均臺的氛圍如同春天一樣溫暖和融洽。
接著,詩中寫道“決曹高臥印生綠,叢棘化為交遜木”,這里用生動的意象描述了在均臺的影響下,腐敗和困難被消除,曹地高臥的官印變得綠意盎然,叢棘也化為高尚的木材。這一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能夠改善和進步的希望。
然而,在愿景之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矛盾。他希望自己能夠借助寇君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同時也擔心這樣的行動會引起朝廷的不滿,可能導致權力的重新調整。最后兩句“借得賢侯雖爾職,但恐朝廷要人調鼎實”,表達了作者對于權力斗爭的警惕和對自身前途的擔憂。
整首詩詞通過對均臺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和平、公正和社會進步的向往,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權力斗爭和個人命運的憂慮。這種矛盾和思考使得詩詞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