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 作者:陳與義 |
小儒避賊南征日,皇帝行天第一春。
走到鄧州無腳力,桃花初動雨留人。
|
|
鄧州西軒書事十首解釋: 詩詞:《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小儒避賊南征日,
皇帝行天第一春。
走到鄧州無腳力,
桃花初動雨留人。
中文譯文:
年少的儒生避開盜賊的南征日,
皇帝展開治國的第一春。
他來到鄧州,卻因為疲勞難行,
桃花初開時遭遇雨,滯留在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的作品,描述了一個年輕的儒生在南征的日子里,避開了盜賊的追捕,抵達鄧州。然而,他因為長時間的奔波勞累,體力已經不支,無法繼續前行。正當他感到無助和困頓時,桃花初開,卻遭遇了雨水,使他不得不滯留在鄧州。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小儒生的遭遇,折射出那個時代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作者以儒生的身份為主角,通過描述他的困境和無奈,展現了個體在歷史背景下的微弱與無力。盜賊的南征日象征著社會的動蕩與不安,而皇帝行天的第一春則代表著治理國家的希望與期待。然而,小儒生卻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目標,他的困境與社會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桃花初動、雨留人的描寫,不僅展示了自然界的變遷,也進一步強調了小儒生的無奈和困頓。雨水成為了他無法離去的障礙,同時也象征著他在鄧州的滯留與困頓。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個體命運的思考和社會現實的反映,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小儒生的遭遇,折射出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個體面臨的困境。它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微小而真實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個體在歷史背景下的無奈和困頓。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體現了陳與義的獨特才情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