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 作者:陳與義 |
邵州正月風氣殊,鶉尾之南更山塢。
昨日已見三月花,今夜還聞五更雨。
箋與天公一破顏,走避北狄趨南蠻。
夢到龍門聽澗水,覺來檐溜正潺潺。
|
|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解釋: 詩詞:《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中文譯文:
邵州正月風氣殊,
鶉尾之南更山塢。
昨日已見三月花,
今夜還聞五更雨。
箋與天公一破顏,
走避北狄趨南蠻。
夢到龍門聽澗水,
覺來檐溜正潺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描述了他在正月十二日至十三日邵州經歷的雨夜場景。
詩中第一句“邵州正月風氣殊”,表明邵州在正月的風氣與其他地方不同,暗示了邵州的獨特之處。
第二句“鶉尾之南更山塢”,描繪了邵州地勢崎嶇,山巒起伏。
第三句“昨日已見三月花”,表明作者在邵州的前一天已經看到了春天的花朵,意味著春天的腳步已經臨近。
第四句“今夜還聞五更雨”,描繪了邵州這個夜晚的大雨聲,五更指天亮前的最后一更。
接下來的兩句“箋與天公一破顏,走避北狄趨南蠻”,表達了作者與上天之間的親近關系,暗示著作者因為北方的戰亂而離開,向南方尋求安定。
最后兩句“夢到龍門聽澗水,覺來檐溜正潺潺”,描述了作者在夢中聽到了龍門的瀑布聲音,而醒來后聽到的是檐溜上的雨水聲音。這個對比營造出一種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感受為主線,通過對邵州獨特風景和情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留戀之情和對逐漸到來的春天的期待,同時也透露出對亂世的追逐和向往安定生活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