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次十七叔去鄭詩韻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詠 / 作者:陳與義 |
鏡中無復故人憐,卻愧謀生后計然。
叔夜本非堪作吏,元龍今悔不求田。
懷親更值薪如桂,作客重看栗過拳。
萬事巧違高枕臥,憂來一夕費三遷。
|
|
謹次十七叔去鄭詩韻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詠解釋: 《謹次十七叔去鄭詩韻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詠》是宋代陳與義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鏡中沒有昔日親人的憐惜,
只覺得自己對生計的打算感到羞慚。
叔夜本不應該從政,
現(xiàn)在后悔不曾求取土地。
懷念親人,更覺得薪水如同桂樹花香,
做客他鄉(xiāng),重復看著栗子滾過拳頭。
萬事總是出乎意料,高枕無憂地躺下,
但憂慮一來,一夜之間費盡三番遷移。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陳與義對離別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謹次十七叔去鄭"指的是作者的十七叔離開鄭州,而詩篇則分為兩章,一章是寄給家中的叔叔,一章是自詠。
在第一章中,作者感到自己已經(jīng)無法獲得曾經(jīng)親人的關懷和憐愛,他對自己過去的計劃和選擇感到羞愧。叔夜指的是作者的叔叔,他之前并不適合從政治治理,現(xiàn)在他后悔沒有尋求土地來安頓自己。
第二章中,作者懷念親人,覺得薪水如同桂花的香氣一般甜美。他在他鄉(xiāng)作客,重復看著栗子滾過拳頭,可能是一種表達孤獨和無聊的方式。最后一句表達了人生的變幻無常,事情往往與預期相反,一旦有憂慮,就會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多次遷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鏡子中無法看到昔日親人的形象,表達了離別帶來的孤獨和思念之情。他對自己在生活中的選擇和計劃感到羞愧,暗示了對自己的反思和對人生道路的思考。
詩中的叔夜和元龍是作者的親戚,他們的遭遇成為作者反思自己選擇的切入點。叔夜之前不適合從政治治理,而元龍則后悔沒有尋求土地來安頓自己。這些描繪表達了對人生選擇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過去決策的反思。
詩篇中的桂花和栗子則是通過溫馨的意象,表達了對親人和家庭的懷念和渴望。薪水如同桂花的香氣,給作者帶來一種甜美的感受。而看著栗子滾過拳頭,可能是作者在他鄉(xiāng)的無聊和孤獨,通過這個場景來表達。
最后一句"萬事巧違高枕臥,憂來一夕費三遷"表達了人生的變幻無常。高枕無憂的時刻,一旦有憂慮,就會帶來連續(xù)的變動和遷移。這句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人生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的無常性。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抒發(fā)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和對人生選擇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親情和孤獨的意象,表達了對家庭的懷念和渴望。最后一句詩句則點明了人生的變幻無常,給讀者以深思。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個人情感,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使人們能夠在其中找到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