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 / 作者:陳與義 |
我本山中人,尺一喚起趨埃塵。
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朝來爽氣如有期,送我憑軒一杯酒。
丈夫已忍猿鶴羞,欲去且復斯須留。
西峰木脫亂鬟擁,東嶺煙破修眉浮。
主人愛客山更好,醉里一笑驚蠻州。
丁寧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當送客。
|
|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解釋: 詩詞:《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
我本山中人,尺一喚起趨埃塵。
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朝來爽氣如有期,送我憑軒一杯酒。
丈夫已忍猿鶴羞,欲去且復斯須留。
西峰木脫亂鬟擁,東嶺煙破修眉浮。
主人愛客山更好,醉里一笑驚蠻州。
丁寧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當送客。
【中文譯文】
我本是山中的人,一聲喚就起身匆忙。
你作為邊城的守衛,心意邀請山巒進入窗戶。
早晨來臨,清爽的氣息仿佛有所期待,送給我憑軒之上的一杯酒。
作為丈夫,我已經忍受了像猿猴和鶴鳥一樣的羞辱,雖然想去,但也應該留下來一會兒。
西峰的樹木脫落亂簪發,東嶺的煙霧破碎修眉浮動。
主人喜歡客人,山巒更美好,暢飲之中一笑驚動了蠻州。
清靜的云雨請不要擔憂,明天青山將會送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通過一種遙遠而清新的情感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別離之苦。
詩人自稱山中人,表明自己獨立于塵世之外,有一種與山水相依的生活態度。他以一種近乎呼喚的方式,即使只有一聲召喚,也會立刻離開山中的寧靜,趕赴塵世的繁忙。
詩中的“使君”指的是詩人的友人,他是一位邊城的守衛,但他卻思念山水之美,想邀請山巒的景色進入窗戶之中,以此來彌補城市的荒涼。
詩中描繪了早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氣仿佛預示著一種期待,使詩人感到愉悅。使君為了表達自己的情誼,送給詩人一杯酒,此情此景使得詩人對離別產生了矛盾的心緒,他稱自己為“丈夫”,已經忍受了像猿猴和鶴鳥一樣的羞辱,暗示著他將要離去。
接下來的描寫通過西峰的木頭脫落、東嶺的煙霧破碎等形象描寫,表現出詩人內心的動蕩和不舍。詩人提到主人愛客人,山巒更美好,這里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熱情款待,以及山中生活的寧靜和恬靜之美。
最后兩句表達出詩人的離別之情,他安慰主人不要擔憂,明天他將踏上歸途,回到青山之中。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了作者對離別的矛盾情感和對山水的深深眷戀。作者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展現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態度和對山水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的不舍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給人以思鄉、離別之苦的共鳴,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感和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