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周循州 / 作者:蘇軾 |
蔬飯藜床破衲衣,掃除習氣不吟詩。
前生似是盧行者,后學過呼韓退之。
未敢叩門求夜話,時叨送米續晨炊。
知君清俸難多輟,且覓黃精與療饑。
|
|
答周循州解釋:
《答周循州》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蔬飯藜床破衲衣,掃除習氣不吟詩。
前生似是盧行者,后學過呼韓退之。
未敢叩門求夜話,時叨送米續晨炊。
知君清俸難多輟,且覓黃精與療饑。
譯文:
吃素飯,睡簡陋的床,穿破舊的僧袍,
清除世俗的習氣,不再吟詩。
前世仿佛是行走的盧橘子,后來向呼韓退之學習。
不敢去敲門尋求夜間的交談,只時常接受別人送來的米續炊。
知道你的微薄俸祿難以為繼,暫且尋找黃精來充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清貧自守的生活態度。他自稱吃素、住簡陋,穿破舊的僧袍,不再吟詩。他提到前世仿佛是行走的盧橘子,后來受到呼韓退之的影響,開始學習清靜的生活方式。蘇軾表示自己不敢去打擾別人,只接受別人送來的米來煮飯。他明白自己微薄的薪俸難以為繼,因此暫時尋找黃精來充饑。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清貧生活的選擇和態度。他舍棄了世俗的繁華和名利,選擇過簡樸的生活。他不再吟詩作賦,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安寧。他以自嘲的語氣描述自己的清貧,但并不覺得可悲或可憐,而是坦然接受,并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困境。他不愿去打擾別人,只接受別人的善意,體現了他對友誼和人情的珍視。最后,他表示雖然清貧,但并不氣餒,仍然努力尋找解決困境的方法,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和對清貧的接受與積極面對,同時也呈現了他對友情和人情的珍視。這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追求,以及對困境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給人一種深深的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