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 作者:蘇軾 |
燈燼不挑垂暗蕊,爐灰重撥尚余薰。
清風欲發鴉翻樹,缺月初升犬吠云。
閉眼此心新活計,隨身孤影舊知聞。
雷州別駕應危坐,跨海幽光與子分。
|
|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解釋: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燈燼不挑垂暗蕊,
爐灰重撥尚余薰。
清風欲發鴉翻樹,
缺月初升犬吠云。
閉眼此心新活計,
隨身孤影舊知聞。
雷州別駕應危坐,
跨海幽光與子分。
中文譯文:
燭光微弱,不點亮花蕊的陰影垂下,
火爐的灰燼重新添上,還有香氣余留。
清風欲起,烏鴉在樹上翻飛,
殘月剛升起時,狗吠聲穿云而起。
閉上眼睛,心靈得到新的活力,
隨身攜帶的孤獨影子,熟悉的聲音和信息。
雷州的別駕應該坐在危險之中,
跨越海洋的幽光與你分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十二月十七日夜晚坐著的情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的燈光微弱,燭花不再點燃,象征著詩人的心情沉靜而黯淡。火爐的灰燼重新添上,說明詩人重整了心緒,尋找內心的寧靜和余溫。
清風欲起,烏鴉在樹上翻飛,描繪了寂靜夜晚中的清新氣息,同時也暗示了變化的來臨。缺月初升,狗吠聲穿云而起,表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世間的喧囂。
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閉上眼睛,心靈得到了新的活力,獲得了內在的啟示。孤獨的影子和熟悉的聲音和信息隨身而去,這或許代表著詩人的離別和遠行。
最后兩句以雷州別駕和跨海幽光的象征,表達了詩人與子由的分離。雷州別駕應該坐在危險之中,跨越海洋的幽光與你分離,傳遞了離別的哀愁和不舍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在夜晚坐著時的思考和離別之感,展示了蘇軾的獨特才情和文人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