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海山樓 / 作者:陳與義 |
萬航如鳧鷖,一水如虛空。
此地接元氣,壓以樓觀雄。
我來自中州,登臨眩沖融。
白波動南極,蒼鬢承東風。
人間路浩浩,海上春濛濛。
遠游為兩眸,豈恤勞我躬。
仙人欲吾語,薄暮山蔥瓏。
海清無蜃氣,彼固蓬萊宮。
|
|
登海山樓解釋: 《登海山樓》是一首宋代陳與義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上海山樓,
萬鳥如鳧鷖,
水面如浩渺虛空。
此地與天地相接,
樓觀矗立雄偉。
我來自中原之地,
登臨眩暈而融入景色。
白色波浪涌動至南極,
蒼老的鬢發承受東風吹拂。
人間的道路漫長而廣闊,
海上的春天朦朧而美麗。
遠行只為眼中的景色,
不顧自身的勞累。
仙人欲與我交流,
山腳的景色變得模糊。
海水清澈無渾濁的氣息,
那里便是蓬萊仙境。
詩意:
《登海山樓》以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旅行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仙境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山樓登高的視角,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色。詩中出現了鳧鷖(一種水鳥)和虛空的比喻,表達了水面遼闊廣袤、天空無邊無際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山樓的雄偉和自己登臨山樓時的眩暈感,將自己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使讀者感受到登高所帶來的宏偉壯麗的景色所帶來的震撼和眩暈。
詩中還出現了對人間道路漫長廣闊和海上春天美麗朦朧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旅行和遠游的向往,同時也展現了人生的遼闊和多樣性。詩人表達出遠行只為眼中的景色,不顧自身的勞累的情感,強調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向往。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描繪了山腳的景色模糊,海水清澈無濁的氣息,表達了對仙境的向往和對靈性的追求。蓬萊宮是中國神話中的仙境之地,詩人將海水的清澈與蓬萊宮聯系在一起,展現了對仙境的向往和對超凡世俗的渴望。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壯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旅行的向往,同時也融入了對仙境和人生的思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對內心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