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德升大光 / 作者:陳與義 |
君王優詔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著青衫隨世事,難將白發犯秋風。
共談太極非無意,能系蒼生本不同。
卻倚紫陽千丈嶺,遙瞻黃鵠九霄東。
|
|
寄德升大光解釋: 《寄德升大光》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與義。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觀的思考和贊美。
《寄德升大光》的中文譯文如下:
君王優詔起群公,
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著青衫隨世事,
難將白發犯秋風。
共談太極非無意,
能系蒼生本不同。
卻倚紫陽千丈嶺,
遙瞻黃鵠九霄東。
詩詞的意境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詞以君王、群公和樵夫三個不同身份的人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對不同人生境遇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首先,詩詞開頭提到君王發出慷慨激昂的詔令,號召群臣共同建功立業,也讓樵夫這樣普通的人參與其中。通過這種方式,詩人表達了君王的開明和遠見,他不僅看重高官顯貴,也重視社會底層的人才和普通百姓的貢獻。
接下來,詩人著重描繪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他說易著上了青色的衣裳,隨著世事的變遷而改變。同時,他強調了白發難以抵擋秋風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人生難逃老去的命運。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了太極和蒼生,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考。他說共談太極非無意,意味著人們對于至高無上的道德和哲學原則進行探討并非毫無目的。他認為各個人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關心和擔當蒼生(指眾生,即人們)的未來和命運。這種觀念與常人不同,是一種高尚的追求。
最后,詩人以紫陽千丈嶺和黃鵠九霄東作為詩的結束,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景仰和追求。紫陽千丈嶺是指高聳入云的山嶺,黃鵠九霄東則指高飛在九重天上的神鳥。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的遠大志向和對高遠境界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觀的思考和贊美。通過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道德價值和高遠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