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 作者:陳與義 |
退之送窮窮不去,樂天待富富不來。
政須青山映白發,顧著皂蓋爭黃埃。
何如父子共一壑,龐家活計良不惡。
阿奴況自不碌碌,白鷗之盟可同諾。
三間瓦屋亦易求,著子東頭我西頭。
中間共作老萊戲,世上樂復有此不。
問夢膏肓應已瘳,歸來歸來無久留。
竹林步兵非俗流,為道此意思同游。
|
|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解釋: 這首詩詞《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解析和賞析: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退之送窮窮不去,
樂天待富富不來。
政須青山映白發,
顧著皂蓋爭黃埃。
何如父子共一壑,
龐家活計良不惡。
阿奴況自不碌碌,
白鷗之盟可同諾。
三間瓦屋亦易求,
著子東頭我西頭。
中間共作老萊戲,
世上樂復有此不。
問夢膏肓應已瘳,
歸來歸來無久留。
竹林步兵非俗流,
為道此意思同游。
譯文:
給若拙弟并呈二十家叔
推退之人送給貧窮,貧窮不離去;
樂觀待富裕,富裕卻未來。
政治需要青山撫白發,卻只顧爭奪權位;
皂蓋爭黃埃,意指爭權奪勢。
何不像父子共同生活在一處山谷,
龐家的生計并不可惡。
阿奴也不自卑,
像白鷗之間的盟約一樣可以共同信守。
三間瓦屋也不難得到,
你住東頭,我住西頭。
在中間共同演繹老萊戲,
世間還有這樣的樂趣。
問問內心深處的病灶,應該已經痊愈,
歸來吧,歸來吧,不要久留。
竹林中的步兵并不平凡,
他們為了道義而同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爭和功名利祿的冷嘲熱諷,以及對退隱山林、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向往。詩中描繪了一幅反映現實社會與理想境界對比的畫面。
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對現實境況的不滿。推退之人送給貧窮,貧窮卻不離去;樂觀待富裕,富裕卻未來。作者認為貧窮無法擺脫,富裕也無法實現,暗示了社會不公和功利的本質。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政治斗爭的殘酷和虛妄。政治需要青山撫白發,卻只顧爭奪權位;皂蓋爭黃埃。這里的青山映白發指的是退隱山林的生活,而皂蓋爭黃埃則是指權力斗爭中的無謂爭斗。
接著,詩中出現了父子共一壑、龐家活計良不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的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向往。阿奴況自不碌碌,白鷗之盟可同諾。這里的阿奴可能指的是作者自稱,表示不愿碌碌無為。白鷗之盟則是指真誠而堅定的友誼。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簡樸的居住環境和快樂的生活。三間瓦屋亦易求,著子東頭我西頭。這里表達了在簡樸的生活條件下,人們可以和諧相處,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中間共作老萊戲,世上樂復有此不。這句意味著即使是簡單的老萊戲,也能給人帶來樂趣,暗示了生活中可以找到幸福和滿足。
最后幾句是對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呼喚。問夢膏肓應已瘳,歸來歸來無久留。竹林步兵非俗流,為道此意思同游。作者希望人們能夠擺脫世俗的束縛,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問夢膏肓應已瘳,意味著內心的病灶應該已經痊愈,可以回歸自然。竹林中的步兵非俗流,意味著有志于追求道義的人并非隨波逐流,而是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整首詩詞通過對現實社會的諷刺和對理想境界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紛繁世事的抱怨和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它以簡潔明了的形式,通過對比和隱喻,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價值和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