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三日再賦 / 作者:陳與義 |
天生癭木不須栽,說與兒童是酒杯。
落日留霞知我醉,長風吹月送詩來。
一官擾擾身增病,萬事悠悠首獨回。
不奈長安小車得,睡鄉深處作奔雷。
|
|
后三日再賦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后三日再賦》。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生癭木不須栽,說與兒童是酒杯。
落日留霞知我醉,長風吹月送詩來。
一官擾擾身增病,萬事悠悠首獨回。
不奈長安小車得,睡鄉深處作奔雷。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些景物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嘆。詩中涉及到自然景物、個人身世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描寫,通過對這些元素的獨特組合,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思考。
賞析:
首先,詩的開頭兩句“天生癭木不須栽,說與兒童是酒杯”表達了作者對天然事物的贊美和思考。癭木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樹木,作者認為它自然生成而無需人為栽培,將其比喻為兒童手中的酒杯,顯示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視。
接下來的兩句“落日留霞知我醉,長風吹月送詩來”描繪了作者沉醉于美景之中的境界。夕陽余暉映照出的霞光,以及長風吹送的明月,使作者感到陶醉和激發靈感,從而創作出這首詩來。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一官擾擾身增病,萬事悠悠首獨回”則展現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困擾和病痛。作者可能是一個官員,官場的紛爭和繁瑣使他身心俱疲,感到萬事悠悠而難以回歸內心的寧靜。
最后兩句“不奈長安小車得,睡鄉深處作奔雷”表達了作者對于環境的不滿和對自己命運的思索。長安是當時的都城,小車可能指的是官員們常乘坐的車輛,作者認為這些車輛并不能滿足他的期望和追求。睡鄉深處作奔雷,意味著在寧靜的鄉間,他的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沖突,如同奔雷一般。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社會現實的困擾相互映襯,呈現出一種矛盾和對立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