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示大圓洪智 / 作者:陳與義 |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賦詩。
忽逢重九日,無奈菊花枝。
|
|
九日示大圓洪智解釋: 《九日示大圓洪智》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賦詩。
忽逢重九日,無奈菊花枝。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陳與義在一個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的日子里,陷入對菊花的魅力的思考和欣賞之中。詩人表示自己已經領悟到了一種寧靜的心境,不再刻意寫詩,而是通過內心的寧靜與自得來感受世界。然而,當他突然遇到滿枝盛開的菊花時,他不禁感到無法抑制的情感和對美的贊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感悟和情感。首句“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賦詩”,表達了詩人已經找到了一種內心的寧靜和自得,不再刻意追求寫詩。這種心境與宋代文人追求“閑適自在”的文化氛圍相契合。
接下來的兩句“忽逢重九日,無奈菊花枝”,描繪了詩人在重陽節當天遇到滿枝盛開的菊花,隱喻出詩人對菊花美麗的景色和生命力的感嘆。在中國文化中,重陽節被視為賞菊的傳統節日,菊花也被賦予了高潔、堅韌和壽命長久的象征意義。
通過對菊花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生命的瞬息萬變的思考。詩中的“無奈”一詞,體現了詩人對菊花之美的震撼和無法言喻的感嘆之情。這種情感的抒發,凸顯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悟和情感,通過對菊花的描繪,傳達了對自然之美和生命的贊美。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閑適自得的生活態度,又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