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不讀遠游賦,放懷茲地宜。
云山繞窗戶,萬態爭紛披。
世故日已遠,風水方逶迤。
倚杖夜來雨,東山煙散遲。
人間許長史,不與此心期。
|
|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解釋: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兗州孫大夫絕塵亭的贊美和傾訴心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不讀遠游賦,放懷茲地宜。
云山繞窗戶,萬態爭紛披。
世故日已遠,風水方逶迤。
倚杖夜來雨,東山煙散遲。
人間許長史,不與此心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兗州孫大夫絕塵亭的喜愛之情,以及對自然景觀和人世間的感悟。
詩的第一句“不讀遠游賦,放懷茲地宜”,表達了詩人不愿去讀遠游的賦作,而是心情舒暢地留在兗州孫大夫的絕塵亭里。這里的“茲地”指的就是絕塵亭所在的地方。
接下來的兩句“云山繞窗戶,萬態爭紛披”,描繪了絕塵亭周圍的云山景色,形容了山巒環繞、云霧繚繞的美景,同時也隱含了自然界萬物形態各異、繁多而繁雜的景象。
第四句“世故日已遠,風水方逶迤”,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疏離。詩人覺得世事紛繁已經遠離自己,而風和水卻依然繞著絕塵亭曲折流動,意味著寧靜與恒久的存在。
倒數第二句“倚杖夜來雨,東山煙散遲”,描繪了詩人夜晚倚著手杖,看著雨水從東山上落下,煙霧逐漸散去的景象。這里的東山象征了遠方,暗示了詩人心中所向往的遠方。
最后一句“人間許長史,不與此心期”,表達了詩人對于塵世的疏離和對絕塵亭的眷戀之情。詩人認為自己與絕塵亭心靈相通,不愿與世事長久糾纏。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云霧、雨水等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疏離和對遠方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于自然與人世間的關系的思考與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