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境內納浩蕩,日暮生泬寥。
竹聲池邊起,欲斷還蕭蕭。
丈人方微吟,萬象各動搖。
林間光景異,月出東山椒。
門前誰剝啄,已逝不須邀。
|
|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解釋: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是宋代陳與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
境內納浩蕩,日暮生泬寥。
竹聲池邊起,欲斷還蕭蕭。
丈人方微吟,萬象各動搖。
林間光景異,月出東山椒。
門前誰剝啄,已逝不須邀。
中文譯文:
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
境內寬廣浩渺,日暮時顯得清幽。
池邊竹聲起伴隨,欲斷還蕭蕭。
老人微微吟唱,萬象皆為之動搖。
林間景象奇異,月亮從東邊山椒樹上升起。
門前誰在啄食,已逝去不需要邀請。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兗州孫大夫所建的絕塵亭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境內廣闊,如同一片寬廣的天地,而黃昏時分則顯得清幽而寧靜。池邊的竹子發出聲響,伴隨著微風,仿佛要切斷這寧靜的氛圍,使其變得更加凄涼。老人在輕聲吟唱,這動人的歌聲使得萬物都為之動容。林間景色異常奇特,月亮從東邊的山椒樹上升起,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感覺。詩末提到門前有一只在啄食的鳥,已經逝去的人不再需要召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意境展現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通過對境內景色、聲音和月亮的描繪,詩人創造了一種寧靜而凄美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靜謐中的動人之美。在描繪中融入了對老人吟唱的描述,使得整首詩詞更具情感和內涵。最后的一句"門前誰剝啄,已逝不須邀",通過對鳥兒啄食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的人的思念和緬懷。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