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長樂亭 / 作者:陳與義 |
遠山云迷顛,近山凈如沐。
客子曳竹輿,伊鴉過山麓。
我行一何遲,時序一何速。
東風所經過,林水一時綠。
疏雨忽飛墮,聲在道邊木。
淑氣自遠歸,光景變川陸。
遙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軸。
霽色雖宜詩,不見此清穆。
|
|
題長樂亭解釋: 《題長樂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遠山云迷顛,
近山凈如沐。
客子曳竹輿,
伊鴉過山麓。
遠處的山上云霧繚繞,使得山峰顯得朦朧不清;而近處的山峰則潔凈明亮,仿佛沐浴般清澈明凈。來自遠方的客人駕著竹制的車輛慢悠悠地前行,而伊鴉在山麓上飛過。
我行一何遲,
時序一何速。
東風所經過,
林水一時綠。
我行走得多么緩慢,而時間卻過得多么迅速。當東風吹過的時候,林木和水面都瞬間變得翠綠一片。
疏雨忽飛墮,
聲在道邊木。
淑氣自遠歸,
光景變川陸。
稀疏的雨點突然飄落下來,它們的聲音落在道路旁的樹木上。清爽的氣息從遠方歸來,光景轉換著川流不息。
遙知存存子,
明亦戒征軸。
霽色雖宜詩,
不見此清穆。
從遠方傳來的消息告訴我,還有很多人在生存。但是,明亮的景色也提醒我要警惕行軍的艱辛。盡管這樣的晴朗天色非常適合寫詩,但是我并沒有看到這種清澈寧靜的景象。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山川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遠山云霧迷蒙,近山清凈明亮,呈現了時間和空間的對比。詩人通過描寫東風帶來的景象,表達了季節更迭和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然而,詩人也透露出對戰亂和逝去的人事的憂慮,通過詩中的對比和隱喻,表達了對于生活變遷和歲月流轉的深切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寫景和抒情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