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 / 作者:袁去華 |
雨送涼來,風將云去,晚天千頃玻璃。
嬋娟依舊,出海較些遲。
玉兔秋毫可數,疏星外、烏鵲南飛。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誰持。
團欒,成露坐,云鬟香霧,玉臂清輝。
任短髭爭挽,問我歸期。
三弄樓頭長笛,愁人處、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頤細數,四十九年非。
|
|
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解釋: 《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是宋代袁去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
雨送涼來,風將云去,
晚天千頃玻璃。
嬋娟依舊,出海較些遲。
玉兔秋毫可數,疏星外、烏鵲南飛。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誰持。
團欒,成露坐,云鬟香霧,玉臂清輝。
任短髭爭挽,問我歸期。
三弄樓頭長笛,愁人處、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頤細數,四十九年非。
譯文:
雨送來涼意,風送走云彩,
晚霞如玻璃一片。
嬋娟的月亮仍然掛在天空,出現得稍晚一些。
玉兔的秋毛可以一根一根數清楚,星星稀疏在外,烏鵲南飛。
如今是何夜,空中漂浮著明亮的月光,一笑共誰擁有。
團欒花,成珠露,云鬟散發著芬芳的霧氣,玉臂散發著明亮的光輝。
允許短胡須爭相拽扯,問我何時歸來。
樓頭上吹著長笛的三弄曲,寂寞之人處,不必再苦苦高聲吹奏。
沉思良久,托腮細數,已有四十九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充滿了夜晚景色和意象的場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和氛圍。雨水帶來了涼意,風吹散了云彩,晚霞映照著天空,給人帶來了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
詩中出現了嬋娟(指月亮)和玉兔(指月亮中的兔子形象),強調了月亮的美麗和它的位置較晚上升。同時,詩人也描繪了夜空中星星稀疏和烏鵲南飛的景象,增加了詩的意境和層次感。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畫面感十足地描繪了團欒花、珠露、云鬟和玉臂的形象,給人一種柔美而清新的感覺。詩人抒發了對歸期的期盼和對遠方的思念,表達了對歸家和團聚的渴望。
最后,詩人以長笛的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愁緒,提醒那些愁苦的人不必再苦苦高聲吹奏。詩的結尾,詩人用支頤(托腮)的姿態細數著已經度過的四十九年,表達出他對歲月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慨。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構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夜晚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情感的交織,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歸家的期盼以及對歲月流逝的思考。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句充滿了美感和抒情性,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觸動。
總之,這首詩詞《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通過對夜晚景色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歸家的渴望以及對歲月的思考,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境界,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思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