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 / 作者:袁去華 |
清漢曲。
天際落霞孤鶩。
幽草墻陰秋更綠。
倚檐三兩竹。
繡被焚香獨宿。
夢繞綠窗華屋。
何日明眸光射目。
夜闌更秉燭。
|
|
謁金門解釋: 《謁金門》是宋代袁去華所作的一首清漢曲。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際的落霞照耀下,孤獨的鶩飛過。幽靜的草地在墻陰下更顯綠意。我倚在檐下,幾根竹子依然矗立。繡被散發著香氣,我獨自一人宿于此。夢境纏繞在綠窗和華麗的屋子中。何時才能讓明亮的眼睛發出光芒?夜深時分,我更握著蠟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美好的向往。詩人通過描寫天際的落霞和孤獨的鶩,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寂寞的氛圍。草地在墻陰下更加綠意盎然,呈現出秋天的靜謐和生機。詩人倚在檐下,幾根竹子矗立在他身旁,這些意象暗示著他與自然的親近和依靠。
詩中提到的繡被和焚香,以及獨自宿于此的描寫,傳遞出一種寂寞和內心的空虛。夢繞綠窗和華麗的屋子,則展示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明眸能夠發出光芒,這是對未來更好的期待和追求。
最后兩句描述了夜深時分,詩人依然堅持握著蠟燭,表達了他對于尋找光明和真理的決心和努力。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傳遞出一種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幸福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