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中九華詩 / 作者:蘇軾 |
.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玲瓏宛轉,若窗欞然。
余欲以百金買之,與仇池石為偶,方南遷未暇也。
名之曰壺中九華,且以詩識之。
我家岷蜀最高峰?,一作清溪電轉失云峰。
?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一作石泉影落涓涓滴。
?玉女窗明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小?一作碧?玲瓏。
|
|
壺中九華詩解釋:
《壺中九華詩》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壺中的九華山景致。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壺中九華詩
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
玲瓏宛轉,若窗欞然。
余欲以百金買之,
與仇池石為偶,方南遷未暇也。
名之曰壺中九華,且以詩識之。
我家岷蜀最高峰,
一作清溪電轉失云峰。
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
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
一作石泉影落涓涓滴。
玉女窗明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
百金歸買小碧玲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軾對壺中九華山景致的向往和贊美。詩中提到了湖口人李正臣養了九塊異石,形態優美,如同窗欞一般。蘇軾心愿以百金購得這些石頭,與他的仇池石一同擺放,但因南遷等原因未能如愿。他將這些石頭命名為壺中九華,并通過詩詞來表達對它們的贊美。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特有的豪放灑脫之風格表達了他對九華山的向往與喜愛。整首詩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九華山的雄偉壯麗之美。首節描繪了壺中的異石九峰,形態美妙,給人以宛轉的感覺。詩人希望以百金購得它們,并將其與自己的仇池石擺放在一起,但因一些原因未能實現。詩人為這些異石取名為壺中九華,通過詩詞表達了他對它們的喜愛和贊美。
第二節通過對岷蜀最高峰(一作清溪電轉失云峰)的描寫,展現了九華山的高峻和美麗。詩人在夢中仍然感到震撼,似乎親眼目睹了翠綠的山峰掃過天空的場景。五嶺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座重要山脈,詩人說在五嶺的千嶂之外,九華山依然存在,只是現在它被放在了一個壺中。接下來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九華山的靈秀和清幽,天池水落之后,層層波紋顯現,或者是石泉的影子滴落,玉女窗明處處可通,形容了九華山的景色美麗動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仇池的思念之情,他覺得仇池山太過孤絕,因此愿意用百金去買這小小的碧玲瓏(一作小?),以表達對九華山的向往和對仇池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壺中九華詩,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九華山的向往之情。詩中描述了李正臣養的九塊異石,形態玲瓏宛轉,如同窗欞一般。蘇軾渴望以百金購得這些石頭,與他的仇池石相伴,然后南遷岷蜀。他賦予這些石頭名稱為“壺中九華”,并通過詩詞來表達對其的贊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對九華山的向往和對自然山水的贊美之情。他將九華山比作壺中的異石,賦予其美麗的形態和靈秀的特征。他渴望將九華山與自己的仇池石放在一起,以表達對山水的喜愛和對遷徙的期待。
賞析:
蘇軾以簡潔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壺中的異石九峰,形態玲瓏宛轉,如同窗欞一般。他渴望以百金購得這些石頭,與他的仇池石一同擺放,但因南遷等原因未能如愿。他將這些石頭命名為壺中九華,通過詩詞來表達對它們的贊美。
接下來的描寫中,蘇軾將九華山與岷蜀最高峰進行對比,以突顯九華山的高峻和美麗。他通過夢中的景象,描繪了翠綠的山峰掃過天空的壯麗景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在五嶺千嶂之外,九華山依然存在,只是放在了一個壺中。這種比喻使得九華山更顯得神秘而美麗。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九華山和仇池的思念之情。他覺得仇池山太過孤絕,因此愿意用百金去買這小小的碧玲瓏,以表達對九華山的向往和對仇池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以豪放灑脫的筆調,表達了蘇軾對九華山的向往之情。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九華山的壯麗和美麗,同時抒發了詩人對仇池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練明快,情感上充滿了詩人的熱愛和渴望,給人以美好的意境和藝術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