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鏡贈別 / 作者:白居易 |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
|
以鏡贈別解釋:
以鏡贈別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中文譯文:
人們說我像明亮的月亮,但我認為勝過明亮的月亮。
明亮的月亮并非不明亮,它每年有十二次虧損。
難道比不上玉匣中的明鏡,像水一樣常常清澈明亮嗎?
即使在夜幕中月亮黯淡時,它依然圓明,永不消逝。
我感到慚愧,外表丑陋,年老的胡須上布滿雪白的斑點。
不如把它送給年輕人,照亮他青絲發。
因為你將千里遠去,我用這個送給你作為離別的紀念。
詩意和賞析:
《以鏡贈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對月亮的比喻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自比月亮,表達了與眾不同的自信和自滿,認為自己勝過明亮的月亮。然而,詩人也意識到,即使月亮有時會黯淡無光,但它仍然保持著圓明不歇的特點。這與詩人自己內心的執著與堅韌不拔相呼應。詩人通過將鏡子作為贈品,寄托了對年輕人的希望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友誼的珍視和離別的感嘆。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和世事的理解和思考,展示了他對美和溫情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的無奈和痛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