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 / 作者:葉夢得 |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鱸膾莼羹,萬里水天相續。
扁舟凌浩渺,寄一葉、暮濤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來往未應足。
便細雨斜風,有誰拘束。
陶寫中年,何待更須絲竹。
鴟夷千古意,算入手、比來尤速。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
|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解釋: 《應天長(自潁上縣欲還吳作)》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松陵的秋天已經進入晚年,正是柳岸上農家的收獲季節,新釀的酒剛剛熟成。
鱸膾莼羹,萬里水天相續。
鱸魚和莼菜的羹湯,像天空與水面相連一樣廣闊無邊。
扁舟凌浩渺,寄一葉、暮濤吞沃。
獨自乘坐小船漂浮在浩渺的江湖之上,寄托著一片飄搖的葉子,在夜幕中濤聲吞沒。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戴著青色箬笠,在西塞山前,自己唱起了新的曲子。
來往未應足。便細雨斜風,有誰拘束。
來往的旅途還未滿足,紛飛的細雨和斜吹的風,有誰能束縛住我的心思?
陶寫中年,何待更須絲竹。
陶淵明曾經寫道中年之時的心情,為何還需要更多的絲竹音樂來慰藉?
鴟夷千古意,算入手、比來尤速。
鴟夷之樂代表了古往今來的情感,思緒如泉涌般涌入心頭,比過去更加迫切。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最理想的是,千點云峰倒映在湖水中,半只船篙澄澈清綠。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水上的舟行和作者內心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與人生哲理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獨處自然的向往和對人生諸多紛繁復雜的困擾的反思。同時,借用陶淵明的名句和鴟夷之樂的意象,表達了對古代文人境遇的思考與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示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洞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