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遮右攩 攀轅遮道 那爭 遮罩 那更 那樣子 那樁兒 狄良突盧 掩口盧胡 蔽遮 遮雨 那哈兒 口無遮攔 那是 那廝 那裡 那麼 桑那浴 盧稜伽 遮溜子 印第安那州 毗益 那末 盧比 胡盧提 胡盧 喝雉呼盧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花遮柳掩 韓盧逐逡 韓盧逐塊 花遮柳隱 東遮西掩 那根蔥那根蒜 一手遮天 毗婆尸佛 式叉摩那 毗盧遮那 呼盧喝雉 呼盧 遮住 滑鐵盧 那爛陀寺 韓盧 鹿盧 毗連 那怕 那天 那時 盧綸 盧照鄰 盧溝橋 周遮 遮止 遮遮掩掩 遮蔭 嘴盧都 遮陽 遮眼法 遮掩 遮羞 遮挽 遮天映日 遮天蓋日 遮天蓋地 遮天蔽日 遮天 遮堂 遮說 遮飾 遮人眼目 遮人耳目 遮莫 遮沒 遮瞞 遮羅 遮路 遮攔 遮箭牌 遮架 遮蓋 遮道 遮擋 遮藏 那個 湛盧 雨遮 蘇幕遮 毗鄰 一床錦被遮蓋 梟盧 檀那 一剎那 掩口胡盧 維那 邀遮 無那 荼毗 衣不遮身 騰那
1: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但由于對譯名了解的分歧所以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和密宗同樣認為毗盧遮那和盧舍那只是音譯全稱和略稱的差別。華嚴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而密宗以是法身。天臺宗和法相宗則將毗盧遮那和盧舍那分開。天臺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的法身盧舍那是報身;法相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百性身盧舍那是釋迦牟尼的受用身。也譯作「遍一切處」、「大日」、「盧舍那」、「光明遍照」、「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