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朱松(1097~1143)字喬年學者稱韋齋先生;宋徽州婺源人。韋齋是朱熹的父親徽宗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歷任政和、尤溪縣尉;高宗紹興四年(1134)召試中進士第除秘書省正字歷任著作佐郎尚書度支員外郎兼史館校勘曾參與編撰〔哲宗實錄〕又歷司勳、吏部二曹。因上書反對和議乖忤秦檜之意出知饒州不久奉祠卒;著有〔韋齋集〕。 韋齋早年以詩聞名繼而欣賞賈誼、陸贄的通達治理;后來師事羅豫章與李延平為同門友深入儒家理學的堂奧深感卞急害道于是取法古人佩韋之義稱書房為韋齋以警戒自己;又格外奮發盡刮從前浮華之習。他的重要學術主張有:其一特別提倡〔大學〕、〔中庸〕﹕他在〔答汪德粲書〕中認為〔禮記〕頗多魯國諸儒的雜說唯有〔中庸〕出于孔氏家學〔大學〕一篇是入道之門其要旨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在致知格物以正心誠意而已」。又說﹕「以德為車而志氣御之則朝發軔乎仁義之涂而夕將入〔大學〕之門以躪〔中庸〕之庭也。」其二重視綱常名教嚴守義利之辨:他在〔韋齋語〕文中認為父子主恩君臣主義是天下的大戒當政者應以敘明人倫、砥礪名節為優先要務廣博徵求磊落絕俗、剛毅正直之士置于朝廷對內可消弭奸逆對外可以御危禁暴。又如在〔上謝參政書〕中推崇司馬光的學術特點在于「尊德教賤功利講名節」在朝恭敬莊儉在家孝友廉讓。其三、推崇二程理學:認為程顥、程頤兄弟的學問歸本于子思、孟軻以〔中庸〕為宗其〔上謝參政書〕說:「夫達天德之精純而知圣人之所以圣誠意正心于奧窔之間而天下國家所由治推明堯舜三代之盛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者始于夫婦而其極也察乎天地此程氏之學也。」 韋齋才高智明剛毅絕俗對朱熹的影響也很大如朱熹的思想淵源于二程喜文學好治史以及立朝氣概等都有乃父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