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魯璵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生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學者稱為舜水先生。朱氏九歲時父親去世自幼過著清貧的生活安貧樂道為人正直誠懇不好虛榮不攀附權貴。 在為學方面舜水最初跟隨同鄉李契玄求學后又隨吏部左侍郎朱永佑及東閣大學士兼吏戶工三部尚書張肯堂、禮部尚書吳鐘巒等鉆研古籍尤擅長〔詩〕、〔書〕。由于天資聰慧學業頗有成就;三十九歲時考取恩貢生考官吳鐘巒對他極為賞識器重。其時國事日非世道日壞因感時傷世棄絕仕進;從四十五歲到五十八歲雖朝廷徵召薦辟凡十二次始終不肯出仕。 弘光隆武元年(1645)五月清兵攻陷南京福王敗亡唐王朱聿鍵與魯王朱以海卻互爭雄長;不久清兵攻取福建殺了唐王魯王乃率部進占南澳島后再攻取舟山群島。此時朱舜水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節和情操先后曾三赴安南五渡日本奔走于廈門、舟山之間希望藉日本、越南援兵匡復明室驅逐滿清。 清順治八年(1651)舟山及四明山寨均被清兵攻陷魯王走避廈門;舜水最好的師友王翊、朱永佑、吳鐘巒等人均先后殉難舜水則仍在海外為恢復大明河山而奔走雖屢受挫折但抗清意志始終不變。 順治十三年(1659)鄭成功與兵部侍郎張煌言會師北伐收復瓜州攻克鎮江;舜水亦應鄭成功之邀親歷戰陣但最后仍失敗。舜水衡時度勢乃仿魯仲連義不帝秦的精神東渡日本留居長崎。 舜水從六十歲起流寓日本講學直到八十三歲去世為止前后二十三年間造就了無數日本學者努力傳播中國儒家經世致用之學;是日本教育史上一位大教育家日本人民尊稱為日本的孔夫子。梁啟超在所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書中指出:「朱舜水以極光明俊偉的人格極平實淹貫的學問極誠摯和藹的感情給日本全國人民以莫大的感化。」當代日本聞名史學家木宮泰彥亦說:「給日本精神文化以最大影響的是明朝遺臣朱舜水。……凡當代學者無不直接間接受到他的感化給日本儒學界以極大的影響。」 在日本朱門弟子英才輩出其中包括日本宰相、水戶侯德川光國(源光國)關西碩儒安東省庵(安東守約)天下學者四面歸之的一代儒宗伊藤維楨(伊藤仁齋)與日本古學派開山鼻祖山鹿素行以及幼師舜水后成名震四方的大儒安積覺(安積澹泊)等。在〔朱舜水集〕中提到的日本學者近百人其中或是與舜水書問筆談切磋學問或是拜列舜水門墻而讀其書慕其人直接間接蒙其感化的私淑弟子則不計其數。 其中源光國因為接受了朱舜水的大同思想遂以「尊王一統」大義撰寫〔大日本史〕于是有了明治維新以至有了今天經濟大國的日本。溯源導流都是由于朱舜水的影響。誠如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所說:「舜水之學不行于中國是中國的不幸 然而行于日本 也算人類之幸了。」朱舜水倡大同說二百年后康有為寫〔大同書〕并結合〔公羊〕三世說促成戊戌變法朱舜水的大同思想實為中國維新變法的理論指南。故舜水之學開日本維新之端倪唱晚清變法之先聲其影響極為深遠。
朱舜水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600~1682)即朱之瑜字魯嶼號舜水明浙江余姚人。性忠介明亡赴日乞師圖恢復不成遂居于日以經術教授日人。德川幕府師事之遂傳其學風于日。著有《舜水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