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多行不義必自斃語出〔春秋左傳.隱公元年〕意為一個人的作為經常違反義時是自取滅亡。傳中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五月鄭莊公打敗共叔段于鄢〔左傳〕的解釋是共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 此說的歷史背景是鄭武公娶中國之女武姜生了莊公與共叔段。莊公出生時難產因此不得母親喜歡。于是其母偏愛其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國君繼承人武公不允莊公得以即位共叔段恃母親寵愛請求破格封于京城(為鄭國規定不得分封的地域)莊公暫時曲從時人遂稱之為「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自幼受母親溺愛猖狂跋扈不但擴張領土廣納民眾還整修城郭、聚積糧草、整編兵車預備偷襲鄭莊公而奪位。在其叛變后莊公命子封率戰車二百輛去討伐京城人民響應子封共叔段不戰而敗逃往鄢地。莊公又進兵于鄢共叔段投奔共國終于戰敗被殺。〔春秋〕記載「鄭伯克段于鄢」〔左傳〕評論說莊公與共叔段原為親兄弟而共叔段多行不義自立門戶與兄長勢同水火莊公打敗他故曰「克」。是為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歷史典故也顯示母親偏心溺愛而導致骨肉相殘的不幸事實有教人重視倫理不可徒逞私心私欲之意。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壞事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壞事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