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誘惑作為動詞時意指用一種滿足個人欲望或需求為誘因使之做出違反道德或常規的行動。其名詞意指一個人受到誘因的影響而想要采取與道德或個人理念不符的行動。 「誘惑」產生的背景是:人在一方面有價值層次較低的慾望如好美色、好財貨、好甘食等但在另一方面也有應盡的道德責任、社會責任或個人的人生理想。價值層次較低的慾望往往使人不顧道德責任或人生理想做出不道德或違法的事。 中國的儒家深切地察覺到人在強烈的誘惑下可能會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故極重修養的工夫要求個人能在被誘惑的情況下堅守原則不為誘惑所動如「見利思義」。儒家強調運用禮法來克制個人所遭遇到的誘惑。 心理學中以為一個人有負疚感或罪惡感即中國所說的「良心不安」是由于前此有過不正當的行為該行為原是不該有的于是在發生時便面對焦慮和矛盾卻因抵不住因不當行為而得的利益的誘惑終于違背良知而做了出來雖然得到一方面的滿足卻因恐懼懲罰而不安是因為誘惑大于理性自制的力量內心自感不安。若明知不當而仍然受誘惑不顧可能受到的懲罰如考試作弊或收受賄賂之類內心的感受將不再是負疚感而是羞恥。至于此類行為迭次發生既不以為忤又靦不知恥便是完全無力抵抗誘惑的狀況了。
誘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引誘迷惑。 【造句】他受不了金錢的誘惑終于鋌而走險鑄下大錯。
誘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用技倆引誘、迷惑他人的心智。《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那時道教之行莫盛于此時推原其由皆自徐知常有以誘惑圣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