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外延一辭是邏輯上的術語意指一名辭指定的對象通常是一個集合。外延與指謂或衍伸義(denotation)同義與內延(intension)、含義或內蘊義(connotation)相反后者指名辭指謂對象具有的共同性質(attributes)與特徵(characteristics)致使該辭得以用于指稱某集合中的每一個對象。如就「哲學家」一辭而言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孔子等均屬該辭的外延而「愛智者」、「明智者」則屬該辭的內延。 外延與內延雖為同一辭的兩個不同層面但也可做為不同辭之間的相對關系。如「形狀」(figure)、「平面圖形」(plane figure)、「直線平面圖形」(rectilinear plain figure)、「四邊形」(quadrilateral)、「平行四邊形」(parallelogram)、「正方形」(square)等均有依序的從屬關系其中「形狀」的外延最廣所指的集合涵蓋其后所有辭的集合。如此每個集合可說是其附從集合的「種」(genus)如形狀是平面圖形的「種」平面圖形是四邊形的「種」…‥;而附從集合則可說是主集合的「類」(species)如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的「類」。如此「外延」在一系列排列語辭中其適用范圍愈來愈少如形狀一辭指集合最大至正方形一辭指的集合最小;而「內延」則適相反愈是附從集合的內延愈能涵蓋其上主集合的內延但是主集合的內延卻不能涵蓋附從集合的內延。如「正方形」一辭已內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卻未必是「正方形」。再則外延愈大的名辭其適用的對象愈多、愈廣則愈抽象;內延愈多的名辭其適用的對象愈少、愈狹、愈具體。如「形狀」較「正方形」為抽象;「正方形」的內延性質較「形狀」的內延性質為多因而較為具體??傊o的意義即由其內延與外延組成前者包含其所指稱事物的內容、性質后者即指該物自身。
外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一概念或名詞所適用的范圍。亦即該詞所包攝的一切事物相對于內涵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