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思與慮在中國古典哲學概念中意義相通而且經常并用?!捕Y.曲禮〕:「儼若思?!拱础裁娭刚f〕引梁簡文說:「發慮在心謂之思。」〔尚書.洪范〕云:「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荚活!W魇??!诡:褪ザ加型ㄟ_的意思因此思慮在中國哲學范疇中相當于今日所謂理性思考的認知歷程而其標準為通曉事理明辨是非。〔洪范〕將「思」列于五事之末含有思慮統整各種感覺訊息之意。 在中國各派古典哲學中道家講求自然、直覺對思慮的價值基本上抱持著否定的態度所謂「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蒙蔽之民」。(〔莊子.繕性〕)莊子不但認為「思」不能求「明」更進一步斷言:「無私無慮則知道?!?br /> 然而在儒家思想中思慮作用相當受到重視。孟子謂:「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又說:「……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心之所思為義理亦即道德原則。明儒王船山對此復加深入闡釋:「只思義理便是思便是心之官;思食色等直非心之官則亦不可謂之思也?!箍梢娝紤]作用單指關于道德規范的理論思維而食色情欲的滿足則予以排除。荀子則謂:「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褂终f:「圣人積思慮習偽故生禮義而起法度?!顾紤]乃心的選擇用藉此能建立人類社會中各種的禮法制度。由此可見孟、荀雖同重思慮作用但所得的結果卻有差異;思慮所得在孟子為先驗的、至善的道德價值而在荀子則為各種人為的禮法制度或道德規則。 孔子在〔論語.為政〕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箤W思并舉的說法對于道德教育尤有重要意義。學固可導致道德知識的獲得思才能引導個體從事獨立思考以建立崇高的道德規范并知所權變。〔論語.衛靈公〕載:「子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知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弧箤W為思的基礎但多學而識、博聞強記所能達成的道德教育效果畢竟有限唯有透過思慮的統整作用才能建立「一以貫之」的道德價值體系。
思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思索考慮。 【造句】他思慮周密辦事牢靠可放心的委以重任。
思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思考計慮。《墨子.尚賢中》:「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埂度龂萘x.第一回》:「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