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達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聞達語出〔論語·顏淵篇〕。「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張問的雖然是「達」但孔子知道子張所問的并不是真正的「達」所以反問子張他所說的「達」是什么意思。子張回答的果然是與「達」不同意義的「聞」子張重視的是外在的名聲但孔子則明白地指出外在的名聲并不是真正的「達」因為真正的「達」是要以內在的德行為本先重視個人內在的生命本質而后才能無處不達。至于「聞」則是注重外在的表象以博取眾人的歡心雖然也能建立名聲而實際的行為卻與外表相反是由虛偽而致的名這樣的聞并不是達。 達與聞的最大差別就在于誠偽之別。兩者的結果雖然看來類似但其間的境界實有高下之別。對學者來說為學的目的不在求名否則所學必不務實且易流于媚俗近利。宋儒程子說:學者最好務實不要好虛名有意求名便已失去學者的大本還能學到什么呢?為名而學是做偽。也就是說在出發點上已經錯了。求名和求利二者雖有清濁之分但都同樣出自「利心」不是學者所應該有的。孔子看出子張為學之病在不務實故曉之以「聞達之辨」。可見真正求達而不求聞的人才是圣學的真正入門者。
聞達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被稱揚薦拔。《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