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曲子」指隋、唐、五代間在城鎮、市集中廣泛用于填詞的民間常用曲調所填歌詞稱作「曲子調」。形式上是從民間創造的歌謠中經過選擇、加工而得到廣泛運用。單獨清唱之外還被用于說唱、歌舞等其他的藝術形式流傳于都市中間得到市民和文人們的愛好。如同漢以來的相和歌、清商樂唐代曲子也常用同一曲調描寫不同內容抒發不同感情因根據同一曲調的大體輪廓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變奏處理使其符合不同內容的要求。 曲子盛行于中、晚唐尤其在安史之亂后教坊瓦解音樂重心南移地方政權的力量加強土地兼并商業發展使私家蓄妓形成風氣酒妓和飲妓服務于各級官吏和中下層文人以小舞和小唱為主要表演內容造就了曲子歌舞在中晚唐的興盛。而原來為山歌、田歌、漁歌和吟詩調等「謠歌」是不配樂器沒有一定譜式的歌唱一旦經過藝人加工配入器樂取得固定的曲調形式就被稱作「曲子」。相當于后來人們說的「小調」是唐代各種歌妓所表演節目的主要部分。唐代曲子見于敦煌出現的資料包含歌詞約五百九十首涉及的曲調約八十曲左右涉及廣泛的生活層面材料頗為豐富。宋代王灼〔碧雞漫志〕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今則繁聲淫奏殆不可數古歌變為古樂府古樂府變為今曲子其本一也。」從文中可以看出曲子的歷史來源久遠且在宋代廣泛流行。唯豐富多彩的曲子雖由民間藝人所創造卻很少被保存下來今日所見的宋代曲子大都是文人或詞人所寫的曲子詞且很少附有曲譜。總之杰出的填詞文學家往往是那些在群眾基礎上建立、選定新歌曲形式的接受者和運用者這種傳統直到今天仍得到繼承和發揚而近代所謂「小曲」、「小調」其實就是唐人所謂「曲子」。
曲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歌曲、樂曲。 【造句】她輕聲哼著婉轉悅耳的曲子彷佛整個人都融入其中。
曲子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廣泛流傳于城鎮、市集中用于填詞的民間曲調。《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湘云忙一手奪了擲與寶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