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業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舉業乃指科舉考試應試的文章。〔金史·元德明傳〕中有所謂「不事舉業」之句指不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明代之科考文章內容包括:四書義一道二百字以上;經義一道三百字以上。考試原本重在文章能主旨明晰而有內涵不尚華麗但久而久之仍有標新立異的文風出現。明神宗萬歷十五年(1587)禮部即言:「唐文初尚靡麗而士趨浮薄;宋文初尚鉤棘而人習險譎。國初舉業有用六經語者 其后引〔左傳〕、〔國語〕矣又引〔史記〕、〔漢書〕矣。〔史記〕窮而用六子六子窮而用百家甚至佛經、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窮。弘治、正德、嘉靖初年中式文字純正典雅宜選其尤者刊布學宮俾知趨向。」因而選取科考中式的文章一百多篇奏請刊布作為范本。但當時崇尚新奇之文風已形成勢難扭轉。至天啓、崇禎年間文體益變以出入經史百氏為高而恣軼文氣者更多。雖然朝廷三令五申禁止詭異險僻的文章筆法但由于考試范圍固定形式也已有標準考生想要出奇制勝在千百人中脫穎而出勢必要不同于前人以驚人耳目。因此有人以明人舉業文字來與唐人之詩作比較將明初舉業文字比作初唐之詩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間比作盛唐而隆慶、萬歷年間比中唐天啟、崇禎年間比于晚唐。
舉業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科舉時代的應試文字。《金史.卷一二六.文藝傳下.元德明傳》:「從陵州郝晉卿學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卻也心里想在學校中想與幾個考高等的朋友談談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