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孔廟即孔子廟或稱文宣王廟、文廟或圣廟。我國古代國子學(xué)內(nèi)設(shè)孔廟始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從尚書謝石之議詔允增造廟屋一百五十五間此廟即是孔廟。其后南北朝均曾設(shè)之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立孔子廟于京師。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505)亦立孔子廟。 地方官學(xué)立孔廟始于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詔郡國修立黌序。隋承北齊之制;唐因之更奠下全國官學(xué)皆須設(shè)孔廟之制。據(jù)〔新唐書〕記載:高祖武德二年(619)立周公、孔子廟于國子監(jiān);太宗貞觀四年(630)詔川、縣學(xué)皆作孔子廟;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高宗時以孔子為先圣;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加諡曰文宣王。宋因唐制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追諡玄圣文宣王廟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諡玄圣文宣王為至圣文宣王。故宋代孔廟又稱文宣廟。元、明、清均沿宋制。史載九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加封至圣文宣王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時詔孔子神位題「至圣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及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定稱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孔子」順治十四年改稱「至圣先師」。至1914年(1914)始規(guī)定從古之稱為「孔子廟」。(參見「廟學(xué)制」)
孔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奉祀孔子的廟宇。春秋時魯哀公始設(shè)孔子廟于山東曲阜唐太宗時下詔各州縣皆立孔子廟于是遍及全國。我國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時于此廟舉行祭孔大典。明時因孔子為文圣故稱為「文廟」。 【造句】媽媽帶著即將參加聯(lián)考的小弟到孔廟上香以求金榜題名。
孔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奉祀孔子的廟宇。參見「孔子廟」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