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衡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許衡 |
繁體: | 許衡 |
拼音: | hu heng |
讀音: | xǔ héng |
英語: |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許 衡 |
造句: | 暫無此詞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許 衡 |
|
許衡解釋
|
許衡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許衡(1209~1281)字仲平號魯齋諡文正河內人;生于宋寧宗嘉定二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許衡幼時家中貧困但他是一位苦學力行的學者得知姚樞在蘇門講學即前往拜訪得以見到程、朱遺書并以程、朱講習的方法教授門人。他因姚樞的介紹而臣事元世祖為元朝立官制定朝儀興教育等是元朝初年的一位重要人物并拜授太子太保國子祭酒。 許衡認為「人之良心本無不善由有生之后氣稟所拘物欲所蔽而其私意妄作始有不善」因而主張「圣人設教使養其良心之本善去其私意之不善其上者可以入圣其次者可以為賢又其次者不失為善人」。所以教育的功用是在培養已有的善端開發未來的善端;要防止未來的惡端革除已有的惡端。 許衡的一句教育名言是:「教人與用人正相反:用人當用其所長教人當教其所短。」他主張的教授方法有: 1.重視生活:許衡生于宋朝末年身受亡國之苦深感當時知識分子鄙視勞動不事生產是亡國的因素之一而主張「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茍生理不足則于為學之道有所妨」以避免宋末講理學不注重謀生的現象。在〔魯齋學案〕附錄中提到要「勤力務農教授蒙童」便可知許衡倡導生產與務實教育的主張。 2.注重思考:他說:「所思慮者果是求所當知雖千思萬慮可也。若人欲之萌即當斬去;人心虛靈無槁木死灰不思之理要當精于可思慮處。」認為所見聞者是材料而已必須加以思考才能成為知識。 3.強調持敬:他認為:「凡事一一省察不要逐物去了雖在千萬人中常知有己此持敬大略也。」意思是要能夠在復雜的情境中避免被物分散注意。所以說:「日用間若不自加提察則怠惰之心生焉怠惰生不止于悠悠無所成而放僻邪侈隨至矣。」因此認為:「學中若應接人事諸生學業必有荒。」可見許衡主張學習者持敬并且要經常自我警惕避免受到外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足徵他相當重視自我反省的工夫。 4.注重因材施教并按次序教學:他認為「因覺以明善因明以開蔽因其動息以為張弛」即要適應個性因勢利導。又說:「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焉勿敢惰也非止學問如此日用事為之間皆當如此乃能有成。」認為學習者若能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才會有所成。并且講求「其為學也以明德達用為主;其修己也以存心養性為要;其事君也以責難陳善為務;其教人也以灑掃應對進退為始精義入神為終。雖時當柄鑿 不少變其規矩也。」因此他將教育分成小學與大學兩個階段先小學而后大學小學教育以朱子的〔小學〕、〔四書〕為教材并重視灑掃、應對、進退為實地練習;大學教育以〔詩〕、〔書〕、〔易〕、〔春秋〕為教材講求修己治人之道。 5.重視環境陶冶:許衡認為在有價值的教育環境中耳濡目染經若干年的陶冶可以培養出可用的人才。曾說:「視聽專一若置善類之中涵養數年必為國用。……少者令習跪拜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或習書算負者罰讀書若干遍。久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可見許衡重視教育環境對于學習的影響與今日教育原理頗多符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