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里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顧里 |
繁體: | 顧里 |
拼音: | gu li |
讀音: | gù lǐ |
英語: | Cooley, Charles Horton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顧 里 |
造句: | 顧里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顧 里 |
|
顧里解釋
|
顧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顧里(1864~1929)是美國社會學家出生于密西根的安那堡(Ann Arbor Michigan)在密西根大學接受教育于一八九四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他曾任職于州際商業委員會(the 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與人口調查局(Census Bureau)。他長期任教于安那堡的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但是他的影響力不限于中西部地區。他是美國社會學會(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的創始者之一。以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概念著稱。此理論說明人格的形成與維持反應在判斷中包括真實的與想像的情境;后來米德(G.H. Mead)及象徵互動論學者(Symbolic Interactionists)再加以發揚光大。顧里也區分基本團體(primary group)與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之不同其社會學與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關切自我與社會團體之關系的主題一致。 顧里主要著作包括:〔人性與社會秩序〕(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1902)、〔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 1909)與〔社會歷程〕(Social Process 1918)等。他的社會學主要觀點即社會有機論認為社會是由各個不同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雖有其特殊功能卻相互依存。因此個人與社會不可分離是一體的兩面各為集體面與分散面。他也從社會心理的分析指出「心靈是社會的社會是心理的」(The mind is social society is mental)以強調個人與社會的密切關系。他區別本性與人性的不同前者是先天的后者是后天養成的;人性要在基本團體中以情操(sentiment)為基礎經社會接觸才能產生。 顧里對基本團體的分析是一項重要貢獻。他認為基本團體是以親密、面對面的結合與合作為特質的團體例如家庭、同儕團體及鄰里組織。所以稱為基本團體因為它們在個人社會化過程是基本而必要的;也是人性的溫床可提供兒童最早及最密切的社會經驗以培養社會性及個人理想。雖然有人批評顧里存有反都市化、反個人化的偏見但是他的許多社會學見解迄今仍然是重要的資料來源。他的論文探討人性如何在團體經驗中形成的問題呈現社會學問題與研究方法的獨特性。 在自我觀念方面顧里強調自我是社會性的。在〔人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鏡中自我的概念說明自我觀念的形成是透過與他人的接觸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站在別人的角度以反觀自己的結果。他強調自我是透過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而來必須以擬情(empathy)為基礎;此種擬情作用的發展代表個人社會化的過程逐漸脫離唯我中心的狀態而投身于他人角度和客觀態度以衡量自己的行為。顧里這些理論后來為米德及其他學者繼續運用于社會學研究中對教育社會學的發展產生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