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端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馬端臨(1254~1323)字貴與江西樂平人;博極群書宋咸淳中漕試第一。其父曾官拜宋朝丞相。端臨早年追隨休寧曹涇鉆研朱子學說;宋亡后隱居不欲為官致力撰寫〔文獻通考〕 元朝仁宗延佑四年(1317)時派遣王壽衍徵訪有道之士在饒州時馬端臨所著之〔文獻通考〕被選為官方欲廣為流傳之書因此被徵召前往親自謄寫校勘該書;直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才完成。當時吏部尚書留夢炎曾與馬端臨之父同在宋朝為相欲重用馬端臨但為馬端臨以雙親年老的理由而拒絕;至其父亡后才在臺州講學擔任慈湖、柯山書院的山長。 馬端臨所著〔文獻通考〕共有三百四十八卷在自序中提到〔文獻通考〕的「文」是指引古經文;「獻」是指參考唐宋以來諸臣奏疏及文人之議論。〔文獻通考〕是以杜佑的〔通典〕為藍本分為田賦、錢幣、戶口、職役、征榷、市糴、土貢、國用、選舉、學校、職官、郊社、宗廟、王禮、樂、兵、刑、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輿地、四裔等二十四門書中很詳細地分條列舉便利稽考古文者有所依據與參考全書雖不若〔通典〕簡要嚴謹但材料非常詳細充實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馬端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字貴與元江西樂平人生卒年不詳為宋文獻學家。宋宰相馬廷鸞仲子宋咸淳年間中漕試第一以父蔭補承事郎。廷鸞罷歸端臨亦留侍養教學鄉里。元初起為柯山書院山長終為臺州州學教授。所著《文獻通考》以詳述歷代的典章制度著稱。又著有《大學集傳》、《多識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