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拼音,夔怎么讀,夔是什么意思,夔組詞,夔成語組詞
|
讀音:kuí 拼音:kui |
筆劃:21 部首:夂 |
|
夔組詞
|
【夔】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夔 讀音: kuí
- 名詞 姓。周代楚君熊摯自棄于夔,其后子孫以地為氏。
- 名詞 地名。唐武德二年改信州為夔州,故城在今國內(nèi)四川省奉節(jié)縣。宋代改為路,明初改為府,轄境在今國內(nèi)四川、湖北省一帶。
- 名詞 國名。周代時所建,后為楚所滅。故址在今國內(nèi)湖北省秭歸縣東。也稱為「隗國」、「歸國」。
- 名詞 人名。堯、舜時的樂官。《書經(jīng).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夔始制樂,以賞諸侯。」?jié)h.鄭玄.注:「夔,舜時典樂者也。」
- 名詞 一種傳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僅有一足。見《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莊子.達(dá)生》:「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文選.張衡.東京賦》:「殘夔魖與罔像。」三國吳.薛綜.注:「夔,木石之怪,如龍,有角,鱗甲光如日月,見則其邑大旱。」
【夔】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夔 讀音: kuí
- 1 一種傳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僅有一足。 【組詞】:夔紋
|
夔字的基本解釋: 夔 kuí 〔夔夔〕敬謹(jǐn)恐懼的樣子。 〔夔立〕肅立。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筆畫數(shù):21; 部首:夂; |
夔字的詳細(xì)解釋: 夔 kuí 【名】 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aone-leggedmonsterinfable〗。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 人名。相傳為堯、舜時樂官〖musicaloffical〗。如:夔摯(夔:舜時樂官名。摯:太史摯,周官) 夔州〖Kuiprefecture〗,舊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