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拑拼音,拑?cè)趺醋x,拑是什么意思,拑組詞,拑成語組詞
|
讀音:qián 拼音:qian |
筆劃:8 部首:扌 |
|
拑組詞
|
【拑】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拑 讀音: qián
- 動(dòng)詞 閉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太史公曰》:「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紅樓夢.第二二回》:「今日賈政在席,也是拑口禁言。」
- 動(dòng)詞 以木橫置于馬口,使馬不能食。《文選.顏延年.陽給事誄》:「卒無半菽,馬實(shí)拑秣。」
- 動(dòng)詞 脅持、挾持。 【組詞】:「拑制」。《說文解字.手部》:「拑,脅持也。」清.段玉裁.注:「謂脅制而持之也。」《戰(zhàn)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
拑字的基本解釋: 拑 qián 同“鉗”①。 筆畫數(shù):8; 部首:扌; |
拑字的詳細(xì)解釋: 拑 qián 【動(dòng)】 (形聲。從手,甘聲。本義:脅持;夾住) 同本義〖clamp;restrain〗 拑,脅持也。——《說文》。徐灝箋:“從手曰拑,從竹曰箝,從鋼鐵曰鉗,通用則不別也。” 又如:拑擊(兩面夾擊) 通“鉗”。合攏;閉住〖close〗 拑口而不言。——《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臣畏刑而拑口。——《漢書·五行志》 又如:拑者(閉口不言之人) 勒;橫木于馬口〖drawrein;reinin〗 拑馬而秣之。——《公羊傳·宣公十四年》。釋文:“以木銜馬口也。” 又如:拑勒(將銜勒放入馬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