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黥拼音,黥怎么讀,黥是什么意思,黥組詞,黥成語(yǔ)組詞
|
讀音:qíng 拼音:qing |
筆劃:20 部首:黑 |
|
黥組詞
|
【黥】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lái)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黥 讀音: qíng
- 動(dòng)詞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涂墨。后亦用于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jiàn)。」《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傳》:「蓄奴僮數(shù)百,皆黥其面。」
【黥】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lái)源:辭典簡(jiǎn)編版)
基本字義 黥 讀音: qíng
- 1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涂墨。后亦用于奴婢、士兵,以防脫逃。 【組詞】:黥面
|
黥字的基本解釋?zhuān)?/h3> 黥 qíng 古代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黥首。 在人體上刺文字或圖案并涂上顏色。 筆畫(huà)數(shù):20; 部首:黑; |
黥字的詳細(xì)解釋?zhuān)?/h3> 黥 剠 qíng 【動(dòng)】 (會(huì)意。從黑,京聲。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義:古代一種肉刑,墨刑的異稱(chēng)) 刺字〖tattoo;punishmentofbrandinga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說(shuō)文》 放黥者馬竿人面也。——《書(shū)·刑德》 又如:黥首刖足(刻額染墨,截?cái)嚯p腳);黥布(英布,漢高祖的大將、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漢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額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臉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鐫刻〖carve〗 聲明走百靈,結(jié)構(gòu)黥幽谷。——清·魏源《白岳東崖》 黥 qíng 【名】 受過(guò)黥刑的人〖tattooedperson〗 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時(shí),黥髡盜賊。——《新五代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