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拼音,聾怎么讀,聾是什么意思,聾組詞,聾成語組詞
|
讀音:lóng 拼音:long |
筆劃:11 部首:耳 |
|
聾組詞
|
【聾】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聾 讀音: lóng
- 形容詞 昏昧不明。《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晉.杜預.注:「聾,闇也。」
- 形容詞 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 【組詞】:「耳聾」。《宋書.卷五三.庾登之傳》:「不癡不聾,不為姑公。」
- 名詞 聽覺遲鈍或無法聽到聲音的癥狀。《說文解字.耳部》:「聾,無聞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聾】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聾 讀音: lóng
- 1 昏昧不明。 【組詞】:聾昧、聾聵
- 2 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 【組詞】:聾人、聾子、聾啞
|
聾字的基本解釋: 聾 (聾) lóng 耳聽不見聲音:聾子。耳聾。發聾振聵(發出的聲音很大,使耳聾人也能聽見;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使他們清醒。亦作“振聾發聵”)。 筆畫數:11; 部首:耳; |
聾字的詳細解釋: 聾 聾 lóng 【動】 (形聲。從耳,龍聲。本義:喪失聽覺能力) 同本義〖deaf;behardofhearing〗 聾,無聞也。——《說文》 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莊子·逍遙游》 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聾聵(耳聾或天生的聾子。比喻愚昧無知,不明事理);聾昧(耳聾目盲);聾瞢(聾盲)。又指聾子 發瞽披聾。——枚乘《七發》 愚昧;不明事理〖stupid〗 鄭昭,宋聾。——《左傳·宣公十四年》 又如:聾言(比喻遮蔽,欺騙);聾俗(比喻愚昧無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無聞);聾昧(比喻遲鈍、愚昧無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興異論,群聾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書》 聾啞 lóngyǎ 〖deaf-mute〗大多為熱病后遺,但有先天所致者。大多先耳聾而致口啞 聾子 lóngzi 〖adeafperson〗耳聾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