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耑拼音,耑怎么讀,耑是什么意思,耑組詞,耑成語組詞
|
讀音:duān 拼音:duan,zhuan |
筆劃:9 部首:而 |
|
耑組詞
|
【耑】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耑 讀音: duān
- 副詞 果真。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 副詞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余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 動詞 擺。 【組詞】:「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臺面上討論。」
- 動詞 以手托物。 【組詞】:「端碗」、「端菜上桌」。
- 形容詞 正、正直。 【組詞】:「品行不端」。《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 名詞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 名詞 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通常一端約等于一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除了文若虛,每人送緞子二端。」
- 名詞 心思、思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 名詞 項目、方面。 【組詞】:「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
- 名詞 事物的起始。 【組詞】:「開端」、「發端」、「挑起戰端」。《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 名詞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組詞】:「尖端」、「末端」、「筆端」。《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耑】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耑 讀音: duān
- 1 姓。
- 2 舉出。 【組詞】:今天大家把所有問題端出來談。
- 3 以手平正的托、拿。 【組詞】:端茶、端菜、端碗 ◎
- 4 正、正直。 【組詞】:端正、端莊、品行不端
- 5 項目、方面。 【組詞】:變化多端、詭計多端、舉其一端
- 6 事情的起始。 【組詞】:發端、開端、事端
- 7 物的一頭。 【組詞】:筆端、末端、尖端
【耑】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耑 讀音:
- 1 端午節: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為紀念屈原而有包粽子和龍舟競技等習俗。 【組詞】:「每年的端午節都好熱鬧。」
- 2 抬高自己的身分,待人驕傲。 【組詞】:「她最喜歡端架子了!」、「你看他又端起來了真可笑!」
- 3 項目、方面。 【組詞】:「變化多端」、「詭計多端」。
- 4 事情的開始。 【組詞】:「開端」、「發端」、「事端」、「爭端」。
- 5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組詞】:「尖端」、「末端」、「筆端」、「尾端」。
- 6 用雙手捧物。 【組詞】:「端茶」、「端菜」、「端碗」、「端盤子」。
- 7 正直、有規矩的。 【組詞】:「端正」、「端莊」、「品行不端」。
|
耑字的基本解釋: 耑 duān 同“端”。 耑 zhuān 同“專”①②。 筆畫數:9; 部首:而; |
耑字的詳細解釋: 耑 duān “端”的古體字〖anancientformof“端”〗 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周禮》 另見zhuā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