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矰拼音,矰怎么讀,矰是什么意思,矰組詞,矰成語組詞
|
讀音:zēng 拼音:zeng |
筆劃:17 部首:矢 |
|
矰組詞
|
【矰】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矰 讀音: zēng
- 名詞 系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楚辭.屈原.九章.惜誦》:「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漢.王逸.注:「矰,繳射矢也。」《文選.張華.鷦鷯賦》:「然皆負矰嬰繳,羽毛入貢。」
|
矰字的基本解釋: 矰 zēng 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矰矢、茀矢,用諸弋射。” 泛指短箭:“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 筆畫數:17; 部首:矢; |
矰字的詳細解釋: 矰 zēng 【名】 (形聲。從矢,曾聲。矢指箭。本義:古代射鳥用的拴著絲繩的箭) 同本義〖arrowforshootingbirds〗 矰,矰射矢也。——《說文》 矰,箭也。——《廣雅》 矰矢矰矢用諸矰射。——《周禮·司弓矢》 宛路之矰。——《呂氏春秋·直諫》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史記》 又如: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飛鳥);矰矰(用絲繩系住石制箭頭的射鳥工具) 短箭〖shortarrow〗 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國語》 又如:矰弋(矰矰,矰繳。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