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祧拼音,祧怎么讀,祧是什么意思,祧組詞,祧成語組詞
|
讀音:tiāo 拼音:tiao |
筆劃:10 部首:礻 |
|
祧組詞
|
【祧】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祧 讀音: tiāo
- 動詞 承繼。《聊齋志異.卷二.俠女》:「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霧露,深以祧續為憂耳。」《老殘游記二編.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后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
- 動詞 遷廟。《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宋史.卷一二三.禮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準禮不諱,忌日亦請依唐睿宗祧遷故事廢之。」
- 名詞 繼承上代的人。 【組詞】:「承祧」、「守祧」。
- 名詞 古代遠祖神位所遷往的宗廟稱為「祧」。《周禮.春官.守桃》:「守桃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漢.鄭玄.注:「遷主所藏曰祧。」
- 名詞 祖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
【祧】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祧 讀音: tiāo
- 1 承繼祖先的香火。 【組詞】:承祧、守祧、兼祧
- 2 古代遠祖神位所遷往的宗廟稱為「祧」。 【組詞】:宗祧、遷祧
|
祧字的基本解釋: 祧 tiāo 古代稱遠祖的廟。 承繼先代:承祧。一子兼祧。 把隔了幾代的祖宗的神主遷入遠祖的廟:不祧之祖。 筆畫數:10; 部首:礻; |
祧字的詳細解釋: 祧 tiāo 【名】 (形聲。從示,兆聲。從“示”與祭祀有關。本義:祀遠祖、始祖之廟)同本義〖ancestraltemple〗 祧,祭也。——《說文新附》 祧,祭先祖也。——《廣雅》 守祧八人,掌先王先公之廟祧。——《周禮》 文武為祧,四時祭之而已。——蔡邕《獨斷》 遠廟為祧。——《禮記》 如:祧遷(把隔了幾代的祖宗的神主遷入遠祖之廟);祧廟(遠祖廟)。泛指祖廟。 如:祧祊(祭祀祖先的祠堂) 祧 tiāo 【動】 遷廟。帝王對世數遠隔之祖,依制將其神主遷入遠祖之廟,故遷移神主也稱祧〖move〗 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新唐書》 超越〖surpass〗 非先有詞而后有唐人之詩,亦不能祧詩而言詞。——清·江順詒《詞學集成》 承繼為后嗣〖beorbecomeheirto〗 守器承祧。——沈約《立太子詔》 又如:祧緒(世代相承的統緒);祧續(祧緒。指子孫傳宗接代) 泛指繼承〖inherit〗 宿草敢祧劉禮部,東南絕學在昆陵。——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百十五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