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代表中國的人文哲學,是唐國的密碼,儒道之體是仁愛、友善、寬恕、和平的,儒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
2:儒道兩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補充,相反相成地融合為共同的和諧美的思想.
3:你能不拘于儒道,獨辟蹊徑,自成一派,當真是后生可畏。
4:這是一個儒道成圣的故事,儒家教化萬民,道家替天行道,此時佛教大興、道教贏弱、百家艱難、十國相爭,巫妖虎視眈眈,蠻族屠城作亂。
5:儒道,浩然之氣長存,以入世修煉為宗旨,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仙道,以修煉正統自居,擁有上古時期仙界流傳下來的正宗傳承。
6: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釋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7:岳麓山融儒道釋三家文化集于一體,成就了各自文化精髓的體系.
8:天仁大陸是儒道世界,遵從三綱五常,一家之中,擁有士族身份的家主最大。
9:班昭的文學創作是其文學思想的具體展現,同時也滲透著其儒道思想,筆者對此進行了詳細地闡釋。
10:其翻譯生涯中最偉大的貢獻,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奧難懂的中國儒道經典文化,生動地傳播到西方世界。
11:二百零五、中代表中國的人文哲學,是唐國的密碼,儒道之體是仁愛、友善、寬恕、和平的,儒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
12:后來,王重陽的弟子邱處機因三次朝見成吉思汗,曾勸告成吉思汗奉行儒道之說,敬天愛民,禁止濫殺無辜,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封邱處機為“大宗師”。
13:世間有無數種道。釋道中有救贖之道;儒道中有學習之道;醫者之道、徘人之道、茶道、弓術之道等無數才藝技巧。每一個人都挑選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14: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儒道互補,一個入世,一個出世,傳統文人多“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闕”。
15: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于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