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樂章,按照交響樂的傳統,通常節奏會比較舒緩,但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極活潑的曲調,而且是龐大的詼諧曲式,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2:西方古老的賦格曲式與中國古老的京劇唱腔并陳,表現的不僅有金戈鐵馬、吶喊沖殺的戰場,還有情投意合、忠貞不貳的愛情,更有纏綿悱惻、哀怨動人的訣別。
3:下篇主要是從交響曲和獨奏奏鳴曲兩個方面對古典奏鳴曲式的形成進行了探討,并對主要作曲家的作品進行了研究,對每位作曲家在古典奏鳴曲式形成過程中的歷史貢獻作了總結。
4:勃拉姆斯在這套作品中出色處理了浪漫主義抒情性與古典主義曲式的矛盾,充分體現了他扎實的作曲功力和謹慎隱忍的個性。
5:李洋在旋律線的延展上將俄羅斯大提琴學派的韻味處理做得惟妙惟肖,如此一來便拓展了主題變奏曲式的思想外延。
6:樂曲采用回旋曲式結構,在不同的音樂主題對比下,展示澳門回歸祖國后的萬象更新、一派繁榮的景象。
7:第五樂章,曲式雄壯威武,節奏明朗快樂,以輝煌的結束表現大開大闔的氣魄。
8:變奏曲式是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它的起源與民間音樂有密切聯系。
9:在貝多芬之后,受“奏鳴曲式”理論培養出來的交響樂作曲家們學會了怎樣杜撰出音樂的連貫和樂曲的自然演進,但對貝多芬來說,這就是音樂的全部。
10:一百零七、如:把雙簧管的音樂作品在曲式上進行分析找出不同與西方的作曲風格,說明它借鑒但不照搬西方音樂曲式規范,在作品的結構上,不拘一格的特點。
11:第三樂章“流暢的行板”采取了變奏曲式,在鋼琴剛勁有力的狀態中結束。
12:本文著重圍繞這四大要素結構形態的形成作簡要概括,以期獲得對古典奏鳴曲式歷時性概況的了解。
13:不協調的和音、爆裂刺耳的強音復調表現曲式是貝多芬大賦格曲的序奏部分。他在弦樂四重奏作品130號也以此風格作為最后一個樂章。
14:不幸的是,這種“座曲式”結構的鍵盤早就被“橡膠圓點”式鍵盤所取代了。后者的鍵帽下附有小按棒,按鍵被摁下時按棒就會觸動分布在一層塑料薄膜上的橡膠圓點。
15:如:把雙簧管的音樂作品在曲式上進行分析找出不同與西方的作曲風格,說明它借鑒但不照搬西方音樂曲式規范,在作品的結構上,不拘一格的特點。
16:其次從歌曲本體入手,對舒伯特藝術歌曲中代表作品的旋律、曲式、和聲、詩歌韻律的采用、鋼琴伴奏等方面重新作出審視。
17:一些曲式在演唱時沒有伴奏,而其他曲式常常伴有吉他或有時伴有其他伴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