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莠民犯法,半迫饑寒,拘禁而生理益窮,釋放而依然赤手,欲須臾緩死,必故態復萌。
2:然而自明清以降,中國封建*制政權將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視為“背棄祖宗廬墓”、“自棄化外”的“莠民”,對他們的命運漠不關心,甚至持敵視態度。
3:但他又不愿意承認是國民黨的責任,一味指責偽政權和偽軍都是莠民。
4:對此事件的看法咨議局內部分成兩派,以議長楊毓泗為首的一派支持官府,污蔑農民曲士文為“莠民造反”、“反清抗捐”,主張鎮壓。
5:張嘯林則得意忘形,手舞足蹈——此等殊榮豈是流氓、莠民可得?這個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6:對刀客,民間敬佩的說法稱作刀俠、游俠,厭惡的則稱之為刀匪、莠民。
7:為防止倭寇和來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長期厲行海禁政策,嚴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華僑視為“化外頑民”、“天朝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