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時病篤,中常侍蹇碩奏曰:若欲立協(xié),必先誅何進,以絕后患。
2:靈帝昏庸,深居內(nèi)宮,驕奢淫逸,年僅12歲便登基為帝,寵信宦官,并設(shè)十二中常侍,讓其干政,久而久之便導致朝政荒廢,宦官專權(quán)。
3: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幸嘗賜,裁滿數(shù)金,惜費重民,故家給人足。
4:陛下,十常侍賣官鬻爵,接著陛下的名義橫征暴斂才弄得民怨四起,以致太平道起事,為天下計還請陛下誅殺十常侍!
5:要說這個王智,其實是個不學無術(shù)之徒,平時驕橫跋扈,只是憑著他是中常侍王甫弟弟的身份,才得以入朝為官。
6:將來年長,即成冠禮,而親掌朝政,則振興漢統(tǒng),復光武之盛事,為期不遠也!如今父親輔政,平定十常侍之亂,罷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
7:這位皇帝好經(jīng)商,賣官賣爵,寵幸十常侍,使得閹宦當權(quán),天下民不聊生。
8:而此時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
9: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10:那陳蕃大人我是知道的,他欲誅除十常侍,壯烈身死,叔父說到每每嘆息,愚姐雖是小女子,心中卻也佩服得緊。
11: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選其賢者,使為常侍、諸吏,與之馳驅(qū)射獵,一日再三出。
12:十常侍眾人人藏匿區(qū)星等人作亂奏章,我前往諫之,不料陛下不聽吾之忠言,卻聽信十常侍之言。
13:今賽碩與十常侍商議,秘不發(fā)喪,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后患,冊立皇子協(xié)為帝。
14:張讓率領(lǐng)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于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
15:同賈充幾人猜測的一樣,第二日散騎常侍傅玄便上書,指責太子司馬衷無禮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勸諫,疏于教導,要治罪東宮屬臣,奏書呈給司馬炎,他壓根不予理睬。
16:因為這韋皇后最近極寵那光祿少卿楊均、散騎常侍馬秦客這兩個青年侍從官員,但凡有什么活動這兩人總是伴駕左右。
17:在十常侍勢力最盛的京都洛陽,一個小小的北部尉,杖責蹇碩之叔,沒有足夠的勇氣和非常的膽量,沒有不畏*貴,執(zhí)法如山的硬漢子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
18:這個忤逆不孝地畜*,此番前去京師洛陽,不但攀附了中常侍張讓那閹賊,被閹賊舉為了茂才,而且還拿錢買斷,買了己吾縣令。
19:皇上身邊之人除嬪妃宮女外,更有閹寺內(nèi)宦常侍左右,朝夕相處,可如果這些人再心術(shù)不正,讒言媚上,那就肯定要攛唆著皇上干出很多禍國殃民的事情。
|